为进一步强化对南联盟政府的制裁,支持南国内反对党势力,欧盟从今年4月以来采取了一项新措施:以是否支持南联盟和塞尔维亚政权为标准,对南的企业进行分类,并据此决定是否给予制裁。但是一部分本可不受制裁的“白名单”上的企业却希望自己被除名。此间舆论认为,欧盟这一企图借助经济封锁手段搞垮米洛舍维奇政府的“措施”已遭到失败,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科索沃战争后,西方对付南联盟的手法从“狂轰滥炸”改为“经济制裁”和“扶植”南反对党。去年下半年,欧盟向由南反对党势力控制的尼什等塞尔维亚大城市馈送一批价值上百万美元的供暖油,但没有达到动摇米洛舍维奇政权的目的,后来不得不放弃这一“民主动力”策略。今年4月,欧盟又来一招:开出了第一批南企业“黑”、“白”名单,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将不能与欧盟国家的企业开展业务往来,而“白名单”上的企业则不受此限。
名单出台后,欧盟随即发现这一做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这一措施部分达到了制裁“亲米洛舍维奇政权”企业的目的,同时也不问青红皂白地打击了一些“有反对党背景”的塞尔维亚公司。应南反对党的请求,7月3日,欧盟又公布了一批由190家塞尔维亚企业组成的“白名单”,并称将在7月底再公布一批。
南政府对欧盟的新一轮制裁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其中包括拒绝接受欧盟“白名单”上的企业进出口申请,使之无法从事对外贸易,从而将欧盟的“白名单”变成了南国内的“黑名单”。此外,南市场与经济监察部门还将对列入欧盟“白名单”的企业展开调查,特别是对那些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有可能没收其“从事垄断业务而获取的非法收入”。据南《政治报》报道,被列入欧盟“白名单”的一家合资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近日已经受到调查。外来资本占多数的这家合资银行,是惟一一家能与欧盟实现业务往来的商业银行。报道说,该银行有可能被临时吊销营业执照。虽然表面看这家银行受到调查是由于它经营“违规”,利润主要不是来自于贷款业务,而是金融买卖、货币汇兑和经纪费,但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南政府反击欧盟的举措有密切关系。
南政府的这些反击措施在南产生了很大震动。南企业界人士认为,公司不被欧盟列入“白名单”,欧盟伙伴就不与我们合作,而一旦出现在“白名单”上,就要被政府列入“黑名单”,“我们只有关门歇业一条路了”。一部分欧盟“白名单”上的企业开始要求将自己从名单上撤下来。原本积极支持并鼓动欧盟搞“黑”、“白”名单的塞尔维亚反对党人士也认为欧盟此举适得其反,实质上起到了支持米洛舍维奇政权的作用。南反对党经济组织G17甚至建议欧盟取消“白名单”。
欧盟虽然意识到对南制裁“新举措”产生了“负面影响”,却不肯承认措施本身已经失败,而归咎于打算加入“白名单”的企业数量太少,对米洛舍维奇政权不能形成有效压力。但是欧盟内部却已开始反思。本月10日,比利时国务秘书在欧盟外长理事会上表示,“欧盟(对南联盟)的政治和经济制裁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这些制裁措施”。